概况
西溪,古称河渚,“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历史上的西溪占地约60平方公里,现实施保护的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包家埭和合建港五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区及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民风民俗
西溪小花篮
西溪小花篮是留下老东岳、蒋村包建一带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其手工精美、样式独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西溪小花篮源自20世纪40年代,包建村这一带农民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以编织小花篮贴补家用,并开始慢慢地沿传开来。男女老少分工合作,形成了家家都是编织小花篮的小作坊。西溪小花篮的制作工艺一般由母亲传女儿,女儿传外孙女或者婆婆传媳妇,媳妇传孙女儿等。小花篮共有12个品种,畅销各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放后,园区专门成立了编织部,组织当地会编织的村民制作西溪小花篮,并在园区展示。
西溪船拳
据记载,早在秦代,为了看家护院、抵御盗贼,当地乡邻们习武成风,世代相传。明代正德年间,刑部尚书洪钟告老还乡,把自己带兵征战的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传授给乡亲们,还结合当地日常使用的农具,改制成独特的木质兵器,编成108种套路,传授乡人习练,通称“十八般武艺”,不仅在陆地上,而且在船上习武,称为“船拳”。现有的拳船船体由两艘船拼装而成,是一个流动的舞台,表演项目以拳术和古兵器为主,仅仅一把宣花斧,就有斩、劈、挑、撩等多种斧法,施展起来虎虎生风,架势十足。西溪船拳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西湖区成立西溪武术协会,确定西溪船拳为武术协会的主要项目,添置木船、木台、武器等船拳表演的必要配备,组织拳师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定期演出,并积极开展传承工作,确保船拳后继有人。
西溪越剧
西溪是北派越剧的首演地。据考证,1906年,越剧创始人之一的马潮水,在西溪蒋村陈万元宅邸用3张八仙桌搭台演戏,促进了越剧由落地唱书向舞台表演形式的转变。此后,越剧以“的笃班”形式先后走进杭州、上海演出,一直发展壮大成为我国第二大剧种。为了让越剧在西溪能与广大游客见面,如今每逢节假日都会在深潭口古戏台为游客上演越剧折子戏的,充分展现出了西溪作为北派越剧首演地的魅力。
西溪水乡婚俗
自古以来,西溪湿地因河网港汊繁多,无船不达,因此婚礼习俗紧紧围绕水来进行。过去的西溪,新郎用自家的船只作为交通工具,迎娶新娘。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来到新娘家门口接新娘,舅舅把新娘抱上花轿,轿船上的两名喇叭手一路吹打喜乐去往夫家,另一条船上新娘的父亲、哥哥带着嫁妆、子孙桶等一路送亲至夫家。吉时到,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拜堂成亲,喜结连理。现在的西溪湿地烟水渔庄区域建有婚俗展馆,每逢节假日由蒋村当地人组成的一支18人的婚俗表演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吹吹打打,在此地重现古色古香的水乡婚礼全过程。
五常十八般武艺
五常十八般武艺是流行于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及毗邻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由十八般古兵器操练法演变而成,集健身、防身、竞技和观赏性于一体。传承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民间世代留传下来的古兵器之关公大刀刀柄上刻有“道社庙众安坊,汉帅寿亭侯关”字样,道社庙即原洪家祠堂,为洪钟所建,由此可见证实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将刀法、棍法、拳法、阵法等糅合在一起,融入了西溪五常特色的拳、械操练法,带有明显的西溪水乡特色,阵法多样,套路丰富。主要阵法有群刀会、日月阵、五连阵、威武阵、金刚伞阵、大劈锁阵、玉手笔艺爪阵、大武耙阵、大操练等。五常十八般木制兵器均为硬木制作,结合五常乡村的生产、生活工具改制而来,有龙凤刀、方天戟、玉手笔艺爪、阴阳镗、金瓜锤、枣逆槌、文武耙、龙鱼斧、大劈锁、金刚伞等。
蒋相公祠
世称“蒋相公庙”,据《西溪梵隐志》载,“在千斤池北。庙三楹,祀神曰宋三殿蒋相公”。庙初建于南宋建炎年间,蒋氏宗族集资筹建蒋家祠堂,三间平房。堂内供奉蒋氏先祖灵牌。每岁逢冬至集会祭祀,参拜祖宗祈祷平安。当时祠堂有田地产业十几亩出租农户耕种,得租金供祠开支。后蒋相公庙改换“广福庙”匾额,并具疏之侯封号。元代至元十四年“广福庙”被官府封闭,戏台被毁坏,明代洪武年间重兴蒋公庙。民国廿五年(1936)春,拆旧改新,按老式重建庙堂,神像以旧换新,从新选吉日开光;后又渐毁直至全部拆除。在西溪综保工程中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渚街复建,改名为蒋相公祠,向游客开放。
地理位置
迎亚运 大提升
为积极推进“美丽杭州”创建暨“‘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长效管理工作,西溪湿地近期在景区服务质量、设施设备维修、景区厕所保洁服务、木栈道修缮、路面维修工作、松木桩互岸及淤泥护坡工作、无障碍设施提升、废弃物整治等进行了大提升。
重大事迹
2021年7月
西溪湿地登上我国自然保护地第一本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保护地》的创刊号。
2025-08-04
“今夕共西溪”演艺在西溪湿地洪园正式拉开试演序幕。
2025-08-04
“长三角湿地保护一体化行动”和“长三角湿地保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西溪湿地举办。
2025-08-04
西湖西溪公共交通一体化融合新增278路、279H路、509H路3条公交线,西湖西溪景区“三环三线”公交线路网络基本成形。
2025-08-04
西溪湿地4个停车场推出“无杆支付”。
2025-08-04
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推进大会举行,西溪湿地绿堤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湿地公园免票区域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5.79平方公里。
2025-08-04
西溪湿地开通“高庄-龙舌嘴”电瓶车线路C线,同时开设联票线,实现湿地东西区“一辆观光车通达”。
2025-08-04
西湖西溪数字公交专线开通,连接西湖六公园到西溪湿地龙舌嘴,实现西湖西溪“一辆数字公交通联”。
2025-08-04
西溪湿地完成门票系统一体化,实现“一张票通游”。
2025-08-04
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管理授牌仪式在涌金广场举行,杭州西湖西溪旅游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正式实施。
2025-08-04
西溪湿地组织召开开园15周年纪念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调研考察西溪湿地重要讲话精神誓师大会。
2025-08-04
习总书记来到西溪湿地考察湿地保护利用情况。
2018年9月
西溪湿地荣获由浙江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017年12月
西溪湿地获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
2017年11月
西溪湿地荣获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颁发的2017年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特色科普活动荣誉。
2016年4月
湿地办(经营公司)工会获“‘十二五’环保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3月
湿地办(经营公司)工会获“‘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优秀单位”称号。
2025-08-04
西溪湿地获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2013年
西溪湿地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
2025-08-04
湿地办(经营公司)工会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013年6月
西溪湿地获 “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
2025-08-04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网站被评为优秀旅游景区网站。
2025-08-04
西溪湿地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溪湿地获中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25-08-04
西溪湿地获 “中国最美湿地”称号。
2025-08-04
西溪湿地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2025-08-04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获全球文化产业特色园区“创新引领奖”。
2010年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成为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
2025-08-04
西溪湿地载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08年5月
西溪湿地获中国“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2008年1月
西溪湿地获中国“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称号。
2008年1月
西溪湿地获中国“中国十大生态休闲基地”称号。